
太原理工大学地震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于2017年5月25日通过专家论证,并经2017年6月8日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设在矿业工程学院。研究所依托矿业工程学院的省部级重点和特色学科,联合地震、国土、煤炭、水利等领域而建立,突出学科融合及产学研结合,将为太原理工大学双******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研究所主要致力于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地震工程、第四系地质、开采沉陷等领域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下设有:综合发展部、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研究室、地震工程研究室、第四系地质研究室、开采沉陷研究室。
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讲师14人,涉及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地震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构造地质、开采沉陷、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等专业领域。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研究室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研究室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为研究领域,在多年来服务地方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了稳定而有富有区域特色的研究方向:地下采矿扰动影响研究;采煤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土地整治、土地污染评价与治理。
地震工程研究室
地震工程研究室以天然地震、冲击地压以及水力压裂等领域地震事件监测、预测、预防为研究重点,主要研究方向:活动断裂探测及危险性评价;工程场地地震******性评价;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强震作用下岩土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监测预警;矿震及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
第四系地质研究室
第四系地质研究室重点研究黄土高原区,尤其是山西境内的黄土地质环境及其工程特性,为各类工程建设中黄土工程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服务与智力支撑。主要研究方向:以典型黄土剖面为依托,建立以黄土成因与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特征的黄土指标参数数据库及其工程地质分区图;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以实验为手段,进行非饱和黄土水土特征(曲线)的研究,黄土各类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探寻其本构关系,为解决黄土工程地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开展黄土工程边坡(滑坡)稳定性及其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是黄土工程边坡的新型轻型支挡结构防治技术、既有工程边坡运营过程中坡体及结构损伤的快速诊断与维护技术、生态防护与环境友好技术等。
开采沉陷研究室
开采沉陷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针对煤矿开采和山区地形特征,研究煤矿开采引发地面变形及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山区坡体稳定性机理,探寻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变形及地面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方法,为开采沉陷损害评估、地基稳定性评价、地面损害鉴定及沉陷损害治理进行技术咨询服务。针对煤矿开采沉陷区内土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研究沉陷区土地复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矿区陆面演化规律,为矿区土地复垦、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区生态恢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研究地面形变测量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3S”技术对煤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及预报,研究监测数据处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新矿院路18号 联系电话:0351-6014470 邮政编码:030024 邮箱:dzdzyjs@126.com
版权所有:太原理工大学地震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 备案号:晋ICP备18005223号-1